至圣先师 孔 子 在韩国深受爱戴

发布时间:2010-03-19 点击:

至圣先师 孔 子 在韩国深受爱戴

 

在韩国,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。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「成均馆」馆长崔昌圭曾说过:「孔子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韩国有将近80%的人信奉儒教、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。」时至今日,儒教仍是韩国的主导文化,孔子「为国尽忠,敬信节用,爱民如子,人伦之中,忠孝为本」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,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。

 

坚定的儒教信仰抵御了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

 

在韩国历史上,儒教曾与日本的「殖民文化」和近代的「欧美文化」进行过两次「对决」。

 

1910年,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。为反抗「殖民文化」,有识之士举起了「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」的大旗,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,马上席卷了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。正是在这一儒家思想的鼓舞下,191931日,朝鲜半岛人民掀起了全国性的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「三•一独立运动」,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,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。

 

1945年以后,随着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,儒教在韩国迎来了与「欧美文化」的尖锐对立。在这次「对决」中,韩国借鉴了孔子提出的「和而不同」的多元化文化观,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和先进技术的同时,尽量摒弃西方文化中的:自我至上、金钱万能、人情淡薄、崇尚竞争、享乐主义泛滥等弊病,倡导儒教的诚敬谦和、敬业乐群的精神,创造了家庭和谐稳定、正义、公理为主导的良好社会道德风气。韩国把孔子尊为「万世师表」,并每年举行纪念孔子的「释奠大祭」,正是缘于儒教对韩国作出的伟大贡献。

 

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

 

从小进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

 

不可否认,在现代韩国社会,昔日儒教的统治地位正在受到严峻挑战。韩国为继承传统,承传儒教,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,从教育入手已成为其成功的根本。1960年以来,韩国为承传儒教,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内容列入大、中、小学的教育科目。

 

韩国小学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名为《正经的生活之道》。在这一科目中,设有「个人生活」、「社会生活」、和「国家生活」三大部分。

 

「个人生活」中,主要进行「端正、诚实、节制、创造、深思」的教育。

 

「社会生活」中,主要对学生进行「宽容、爱家庭、和睦、亲切、公益精神、责任意识、团结合作以及公正」的教育。

 

「国家生活」中,向学生进行「三爱」教育,即爱国家——忠诚,爱民族——继承传统文化,爱人类。

 

中学道德伦理教育科目中,分初中「道德」科目和高中「国民伦理」科目。

 

初中「道德」科目,主要是关于「人际关系与各种礼节」。以家庭内的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为起点,提倡学生之间相敬互爱和协作精神,同时培养学生敬老孝亲思想。

 

高中的「国民伦理」科目中,主要对学生进行尊重人的生命与价值,「诚」与「敬」的修养以及「以德业相劝、过失相规、礼俗相交、患难相恤」等教育。

 

大学里设「国民伦理」科目,科目中设有「韩国传统思想的源流(儒学部分)」、「实学思想」、「近代化与开化思想」等课程。主要目的是,让学生把吸收近代科学技术与自己自立意识结合起来,奠定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精神基础。

 

韩国著名儒教学者宋荣认为,当代多元价值社会,面临价值混乱的危机,使个人在做人处世上难以找到标准的生活规范,在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,传统的儒家伦理仍然具有现代意义。韩国把儒家伦理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
 

一、儒家的性本善论,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和道德意义,提醒人们不要为追求物质文明而忘掉人性的尊严。韩国最近有不少高官因涉嫌腐败而跳江自杀,自杀后社会还为其举行隆重葬礼。不少人觉得纳闷,问其原因,原来是犯罪嫌疑人觉得自己失去了人性,没有脸面再活在世上,自杀是对人性尊严的反思。

 

二、儒家的「君子」与「推己及人」的思想,明确地阐明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。在利己主义丛生的现代社会里,两者均不可偏废。

 

三、儒家的家庭伦理,如夫妻之间的相敬互爱,父子之间的仁慈孝顺,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,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。尽管现代家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同居共处,但和睦温暖的家庭仍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起极为重要的稳定作用。

 

以儒家文化立国

 

亚洲金融风暴过后,韩国提出了「文化立国」的国策。韩国认为,西方文明在鼎盛期过后,开始显露出一系列弊端,为探索和创新新文化,不仅要挖掘儒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,而且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。

 

韩国在推行「文化立国」的国策中,最成功的经验之一,是挖掘儒教的精髓,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,闯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「韩流」新路。其灵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(注)核心:忠、孝、诚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。

 

除学校教育外,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,透过电影、电视,普遍地向社会传扬。著名的作品如电视连续剧《商道》和儿童动画片等,在东南亚一带,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,好评如潮。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朝阳文化产业,不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善导利益,还为韩国创造了出口创汇的经济效益。有人估计,文化产业的创汇将很快超过汽车产业。

 

目前,韩国计划到2007年,把文化产业产值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5%,使韩国进入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的行列。

 

不久前,有一位驻韩记者与韩国朋友聊天,谈起电视剧。他说,有一次在中国出差,看了一部关于爱情的电视剧,使他迷惑不解的是,剧中出现的第三者,不仅没有破坏他人家庭的羞耻感,反而感到自豪。在书店里的畅销书排行榜上,一些描写「一夜情」的书竟然排在前几位。他说,在韩国也有反映第三者的作品,但这种人受到社会的鄙视,根本不敢嚣张,「你们可要提高警惕,防止西方颓废文化的入侵啊!」

 

反观我们国内现在的情形,我们不得不痛心地承认,影视和网络内容几乎不离杀、盗、淫、妄。形成一股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、威胁社会安定的可怕力量。这与韩国儒教文化的有力宣教,形成强烈反差。

 

在西方文化已从鼎盛开始走向险境的今天,韩国运用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,证实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所言:「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。」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,韩国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,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,我们能不省思、起而力行吗?

 

注:中国传统儒教八德为:「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」;

另有一说为:「忠、孝、仁、爱、信、义、和、平」

 

本文主要内容摘自《环球时报》2004623日 第835  4版《韩国人人爱孔子》(作者徐宝康)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改编

 

 

韩国乡校教孩子做人 

记者 徐宝康

在韩国采访,遍布全国的231所乡校令记者难忘。乡校是韩国历代传承儒教、祭祀孔子与诸圣贤的地方教育机构,至今已有878年的历史。如今,乡校在韩国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 

汉字教材  忠孝教室

今年暑假,记者在罗州看到,二十几位小学生正在当地乡校的「忠孝教室」里学习。一位年过花甲的儒士带领学生们读《四字小学》:「父生我身,母鞠我身。腹以怀我,乳以哺我。以衣温我,以食饱我。恩高如天,德厚似地。为人子者,曷不为孝。」老师念一句,学生重复一句,教室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。

《四字小学》是韩国乡校的教材之一,由韩国儒教最高学府成均馆编辑出版发行。书的正面是孔子教书时的画像,背面是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的情景,并写有「忠、孝、礼」三个汉字。书中的文字是汉字,每句下面都有韩语的译文,并配有插图。学生在学习期间,不仅要会读写,领会文中的含义,而且要拿出实际行动,养成良好习惯。例如,「父母使我,勿逆勿怠」,「行必正直,言则信实」,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损人利己,终是自害」等。

在韩国,每年寒暑假乡校都会为中小学生开课,教他们忠、孝、仁、爱等道德规范和各种行为准则。这些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村镇,不少韩国人也在孩子放暑假时,将他们送回老家的乡校学习。

 

新生入学  沿袭成规

韩国乡校也叫孔庙,自汉唐时期中国儒学传入朝鲜半岛以来,儒学一直被韩国尊为国学,影响极深。今年9月底,记者曾拜访过仁川乡校。这所乡校早在朝鲜李氏王朝就已设立,主建筑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子等20位中国圣贤和韩国先贤,大成殿后面是供奉韩国历代先贤的东庑和西庑,还有讲授学业的明伦堂和儒生们的宿舍东、西两斋。

仁川乡校的校长告诉记者,韩国的乡校历史悠久,公元991年就创立了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。公元1127年,高丽仁宗王下令在各郡县创办乡校,成为当时培养儒教人才的基层教育机构,也是儒生们谈古论今的场所。

乡校中,校长都由儒生推举,教师则由乡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。每次新生入校时,乡校都会举行供奉「牺牲」的仪式。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只能在一些小说中看到师生共享「牺牲」的场景,可在这里却代代沿袭。如今,乡校主要举办汉文和礼仪教育等活动,也举办传统式的婚礼,并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景点。

 

礼敬牌位  教化人心

孔子在韩国家喻户晓,其「忠、孝、礼」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。韩国年年祭孔,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都要在首都首尔(汉城)成均馆文庙大成殿和全国231所乡校同时举行盛大的「释奠大祭」。

20043月,记者到韩国江原道的麟蹄郡乡校时,正赶上当地「释奠大祭」。麟蹄郡位于韩国雪岳山脉的崇山峻岭中,祭奠当天,乡校挤满了儒生和普通百姓。隆隆的鼓声中,主祭官、分献官等身着古代服饰,跪在供奉着孔子、孟子等先圣牌位的大成殿前,先后举行「奠币礼」、「初献礼」、「亚献礼」。他们进入大成殿时,都向殿内的孔子牌位下跪磕头;登台阶时,也必须左足迈上一步后,右足跟上并拢,左足再向上跨,以此表示对孔子的恭敬。

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、四配、十二哲以及朝鲜二十四贤的牌位,但奇怪的是却没有一尊塑像。儒士解释说:「因为匠人们塑孔像,一人一个样,对圣人很不尊敬,还是用牌位代替为好。」据记载,韩国大约在1600年前就开始举行纪念孔子的仪式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
麟蹄郡郡首金丈俊告诉记者:「孔子在韩国被尊为『大成至圣文宣王』,尊敬孔子是传统。我们郡政府把乡校的祭礼活动视为国民生活的重要部分,因为孔子的『为国尽忠,敬信节用,爱民如子,人伦之中,忠孝为本』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中,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。」

 

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

韩国成均馆馆长崔昌圭对记者说:「孔子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韩国近80%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。儒教的爱国守法、孝敬父母、注重礼仪、关心他人等传统至今仍在韩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」

韩国自1960年起就在各级学校中正式施行伦理教育。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伦理教育科目分别为「生活之正道」、「道德」、「国民伦理」,按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。家庭内的孝悌(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)被视为相敬相爱的社会起点。小学生要诚实、节制、爱国、忠诚;到了初中,则要重视合作和民族意识;进入高中阶段,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「诚、敬、孝、忠」的传统则成为教育的中心。各地政府将乡校教育视为中小学教育的补充,并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。

记者的韩国朋友卢仁圭是一家公司的社长。他经常夸自己的孩子懂事,因为每逢寒暑假,他都把孩子送到老家的乡校学习。他说:「现在的孩子科学知识学了不少,但就是缺乏一些做人的道理。乡校忠、孝、礼、义的传统教育真是不可缺少。看到孩子们走正道,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真得感谢乡校,我每年去都磕头跪拜。」

 

 

本文摘自20051223日《环球时报》,标题略经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改动。感谢徐先生带给我们此文。

 

 

编后语:在邻近的韩国,活跃着主要讲授儒学、年年祭奠孔子的乡校,作为承传儒家文化和圣贤教诲的教育机构。而其传授的孝、忠、礼、义也成为民众人生道路和韩国发展的精神能源。

而就在今天,我们也得到《汕头都市报》传来的新闻:「一名17岁少年3天里两次致电本报声称要杀死父母」。可怜的孩子,他心中孝敬和忠义的茵茵绿地,已经变成了仇恨、无情的荒漠。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?治理心灵的沙漠,唯有靠传统伦理道德教诲的浇灌,靠家长、老师和社会各阶层将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的种子一遍又一遍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。